7 期 出刊日期:2005/02/04 特派記者 北都 /當地報導
 
風靡時尚圈的精品旅館 -Hotel 1929
傳說中的人間仙境-港島香格里拉
傳說中的仙界之舞,峇里島雷貢舞
紅色的誘惑‧新加坡司令
南亞海嘯特報,峇里島依舊是天堂
2004年終香港折扣季,第一手情報
一窺Villa真面貌,教你怎麼住villa
 
 
深入資訊
我到過許多地方旅遊,像『1929』這麼一家Hip Hotel (意識時尚旅館),倒是第一次住過。『Hotel 1929』建築外觀是由五棟店屋所改建而成的,至於為什麼要叫做『1929』,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這些店屋正是在一九二九年誕生,這些將近百年歷史的老舊建築怎麼能說是Hip Hotel呢?
『 Hotel 1929 』保留建築外觀和結構,卻將一樓門面置換成整片整片的玻璃落地窗,而大廳到處都是從地板延伸到天花板的大面鏡子,透過鏡子的反射將街道事物及大廳的空間都複製到鏡內,彷彿置身在一個鏡之迷宮,也讓大廳感覺更寬敞明亮。
大廳擺設了許多名家打造的造型椅子,玻璃的反射讓
空間看起來更寬敞。
最特別的是摩登的大廳幾乎是用椅子點飾而成,像是名設計師打造的單人心型椅、蛋型椅、孔雀椅、鬱金香椅,乃至於充滿復古風情、具有六十年歷史的傳統剃頭椅,都是律師老闆從世界各地蒐集來的珍藏,來到這裡,當然不能錯過在這些昂貴的椅子上坐一坐,稍微歇息一番囉!我們選擇了一張紅色沙發椅,披著紅色皮草、還有毛毛的心型圖案抱枕的這張沙發,據說是 1910 年霍夫曼( Joseph Hoffman )設計的『 Kubus 』沙發,不管他的來頭多大,跟友人坐在上面愜意地聊天,感覺真是不賴!

 
 
前衛時髦的椅子雖然是1929的特色,但是未放棄舊歷史的1929
,除了在 Kubus 沙發後,留有紮辮華人吸食鴉片的大幅黑白圖畫,在通往房間的走廊,掛著不少泛黃的黑白照片, 這些照片記錄了 90 年代初期新加坡人的生活百態,散發濃濃的懷舊色彩。終於來到我們期待已久的房間,打開房門,坪數不大的房間,將都市雅痞們最愛的極簡風格展露無疑。
粉刷純白的空間,壁上掛著不佔空間的 LCD 小電視,飯店標榜的設計師椅子隨意地擺設在房內,簡單又不失品味的床單讓房間看起來更像我夢想中想擁有的房間,而房間浴室最讓人驚奇而且大膽,衛浴以透明玻璃圍成一個空間,整面玻璃只有中間的磨砂玻璃可以遮擋身體重要部位,頭腳則是讓室友一目了然,這麼令人臉紅心跳的衛浴,也是 1929 的一大特色。
簡約的設計風格,讓 1929 與其他飯店就是不一樣,也是雅痞族夢想中的房間。
擁有 32 間房的『 Hotel 1929 』,每一間房間的佈置與擺飾都不相同,但是不論是哪一間,都是追求時尚風雅的雅痞族最愛,而且因為 1929 的老闆收集的椅子實在太多了,光是名椅就有 40 多張,遠遠多過它的房間數,又有人戲稱 1929 為『椅子旅館』,出國住膩商務酒店的品味人士,不妨來住住『椅子旅館』,絕對是特殊的回憶喔!

自西元 1821年起,載著掏金熱的中國人從福建、廈門抵達新加坡河起,中國移民即展開了在新加坡的新生活。福建人集中在Telok Ayer St. 從事貿易生意;潮州人佔據了Circular Rd.和S. Bridge Rd.,靠近今駁船碼頭附近,繼續農業;而廣東人則多經營金匠、裁縫及餐廳事業,在Temple St.、Pagoda St.及Mosque St.,蓋了許多住商混合式的店屋 (Shop House) ,這即是店屋最早的起源。現今傳統店屋隨處可見,但還是以牛車水(中國城)為大本營,這些建築物也成為新加坡的寶貝,值得保存,供後人回憶。

店屋是中國移民早期在新加坡的住商混合式住宅。

店屋 (Shop House),即是『屋中有店』( Shop in a House)的意思,
店屋建築多為細長型,五基腳可為行人遮風避雨,百葉窗及天井有通風作用。
店屋是細長型的建築,正面狹窄而內部深長,有些深度可達寬度的2-3倍。一樓通常設為商店,二樓以上作為住家,早年被分為個七、八小格房出租,往往一層裏面就住上了七、八戶人家,因此居住環境並不太好。店屋前有五腳基(the five-foot way,以5步為基準),台灣稱為「亭子腳」。除了五腳基,店屋還常見有百葉窗和天井,這些設計都具備了實用的功能。
新加坡地處熱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日間太陽猛烈,有時會下起傾盆大雨。在這樣的條件下,店屋前的五腳基就正好為行人遮風擋雨。至於百葉窗和天井,它們都有通風的作用。因為店屋多為細長型的建築,屋裏又深又長,如果沒有在中間再開窗來取光、通風的話,屋內則會顯得陰暗潮濕,使人感到不適。

店屋建築外觀線條簡單,每棟都以同色系上漆,像是粉藍配深藍色、奶綠色配草綠色等,或是以兩種顏色搭配,看起來色彩繽紛,在陽光下格外突顯出熱帶情調。店屋的建築融合中國、
店屋外觀揉合的不同文化的特色, 有「中國巴洛克風」的說法 。
馬來、歐式風格,就像是新加坡的文化、種族一般的多元。外觀裝飾線條簡單,但又有著華麗的色彩,裝飾上的蝙蝠、葫蘆、蓮花、龍鳳等圖案,是華人屋舍裡常見的圖騰,有「中國巴洛克風」的說法。細緻的木頭雕飾,及屋簷成排的劍狀雕紋 (防止雨水滲入屋內),則是典型的馬來風格。古典門窗和裝飾藝術的展現,則有英國殖民時期的特色。從店屋的外觀就可以瞭解,店屋建築與多元種族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為了改善店屋的居住衛生及環境品質,英國殖民政府於 1927年成立了新加坡改良信託局,開始建造以現代主義為主的新型住宅,因此也不會有好幾家人共擠一個屋簷下的情景了。但是對於新加坡人而言,店屋仍藏著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它是值得後人細心維護與保存的文化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