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木心美術館 (岡本博、林兵,2015)
木心美術館由紐約 OLI 事務所的岡本博和林兵所設計督造。木心博物館為紀念中國一位烏鎮作家兼藝術家木心(本名孫璞),他在中國並不出名,在國外卻聲名遠揚。木心雖沒能趕上博物館的落成,但最後能在家鄉中設有以自己為名的博物館,也可說是甚感欣慰。從遠處看著木心博物館,看到的是有著現代幾何造型起伏銜接,外牆為清水混凝土澆注,而館內各展區也均以暖灰色為基調並局部並以燈光照明製造出的光影效果。而其極簡的外觀設計、一道劃過湖面的小橋、不經意間吹拂出的漣漪,都像是敘說著木心扎實、具有厚度的的生命故事。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王澍,2015)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可謂是傳統園林院落式的大學建築。校區中充滿傳統江南水鄉的意境,像是白牆、青磚、小青瓦、茅草、竹子這些傳統建築與景觀等元素。王澍成功地把中國傳統的空間概念,傳統的詩意與審美帶入當代建築,校園採取曲折而自由的佈局,建築和自然景觀各占一半,建築不再突顯,而是讓位於境界和氣象,每棟建築自然擺動與「書法」相似,體現出建築對象山的蜿蜒起伏的敏感反應。
良渚圖書館 (安藤忠雄,2016)
杭州的良渚文化村,現在有著安藤忠雄在杭州的首棟建築。在圖書館的外觀上,安藤使用清水混凝土,勾勒出簡約的線條,內裡的牆面則是以白色為主,揉合了透亮的玻璃牆,將周圍的美景收入進室內,將建築與良渚的山川緊緊相連著。安藤將建築打造成幾何形的樣貌,在圖書館周圍的水面上可看見櫻花成排地環繞,隨著時間的轉移,室內幾何的光斑也隨著在清水混凝土的牆上變化著,同時將安藤的簡約風格與自然形成了和諧的對應。
南宋御街 (王澍,2008)
此處自古便是杭州商業樞紐,沿街可見許多木質結構的樓閣、庭院、古代建築,蘊含市民豐沛的生命力與古坊古街氣息。王澍在這條古街上堅守著中國本土建築學理念,保留了中山路上的原有建築,大部分原本的居民仍然居住在此,使這街不僅是一條旅遊街道,更是附近居民的生活所街道,真實反映出當地原有生活風格。同時,御街在設計上引水而進,將吳山的山意與西湖、運河的水鄉意境相結合,形成具有杭州歷史人文氣息的山水園林景觀。
白雲亭文藝中心 (上海都設,2014)
為一處舊食品市場改建而成,成為了上海都設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在繼江陽嘉荷酒店後在當地都市更新計劃與舊建築改造設計領域中的另一成功代表作品,上海都設為舊食品市場規劃了從室內外到景觀的整體化設計,讓這座在1999年落成的舊食品市場如今成為了一處全新的文化藝術中心,並為當地創造出建築上的新面貌。
烏鎮大劇院 (姚仁喜,2013)
俯視宛如一朵盛開於湖面的並蒂蓮,優美獨特的造型,外牆以古法京磚及老船木冰裂紋窗紋裝飾,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劇場」。姚建築師曾這麼說著:「復古的烏鎮讓現代人做古代的夢,而戲劇則是現實中的夢境,因此我想用建築打造一個夢中之夢。」夜晚上的烏鎮大劇院,開著燈時遠看著如浮於湖上的烏鎮大劇院。
佛手湖四方當代藝術區
費時約十年的時間,邀請了超過20位國際世界頂級的建築師與藝術家所打造,在景色優美的森林公園中創造具有靈性的建築實驗天地。園區中融匯了各方的建築風格,難怪這個地方會讓建築界瘋狂,甚至被稱為是中國南京國際建築藝術實踐展CIPEA! 本行將參訪下列名設計師的作品,[馬休斯克勞茲-睡蓮]、[張雷-碉堡]、[妹島和室-流動空間],園區內尚有許多建築作品,包括了David Adjaye, 王澍, SANNA, Mathiaz Klotz, 艾未未等人鉅作。
南京青年奧運中心(Zaha Hadid,2014)
著名建築師札哈哈迪(Zaha Hadid)作品,南京青年奧運中心建築形體上展現出美麗的雙曲面,充滿了嫵媚和動感,而其複雜的施工程度更勝北京鳥巢,光是設計圖紙就超萬張,其設計概念來自於帆船,扎哈•哈迪以解構的方式,塑造了全新的空間景觀。
寧波歷史博物館 (王澍,2009)
寧波歷史博物館座落在5,000年古寧波城牆的原址,整座建築物的外型就像從廢墟拔地而起,大多是寧波舊城改造時積留下來的舊物,年代從漢晉至民國不等,就這麼地成了承續了古城牆浩壯滄桑歷史的最佳代言者,並充分突顯出江南民居的特色。整個設計以創新的理念,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
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隈研吾,2015)
屬於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群之一,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所負責設計,同時這也是他在亞洲最大的單體建築。中國美術學院民俗工藝博物館,致力於民間工藝的維護與再生,位於象山半山腰,順應斜坡地勢而建而自然地融於四周景色之中。設計理念符合了隈研吾提出的「負建築」理念,讓建築「消隱」,而層疊的菱形屋頂建築樣式創造出流動的線條,整片如山水般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景象如同是縮小版的水墨畫,建築與景觀相互巧妙融合、和諧並存。
華茂美術館 (王澍,2008)
華茂美術館坐落於寧波華茂外語學院內,其四周環水,具有強烈的景觀獨立性。華茂美術館本身帶有強烈的江南生活方式氛圍,並以其屋頂和外立面典型地呈現出這種建築的美學風格。瀕水建筑和業主對於「堂」的堅持,帶出了品味江南建築的意境,同時也用以呼應寧波當地的「天一閣」藏書樓,以「書藏天一閣,畫集華茂堂」的文化意涵,豐富了地方藝術的收藏與地位,並為地方文化增添亮點。
江蘇省美術館新館 (德國KSP約爾根,2010)
江蘇省美術館新館整體呈現不規則的方形,由兩塊相互扣合的建築組成,宛如一對扣合的雙手,從高處俯瞰,又似一幅拉直的中國太極圖,就建築的角度觀之即相當有趣。建築外立面材料均由天然石材切割而成,顏色以米黃色為主,間以黑色的垂直線條。遠遠看去,明暗兩色交織的平滑石板,如同鋼琴上的黑白鍵盤,既時尚又不失古典美。中央廣場頂部採用全景式玻璃頂棚,這一設計不但將風雨拒之門外,還有效解決了內部建築採光問題,減少了能源消耗,為新時代的綠建築立下典範。
寧波美術館和五散房 (王澍,2005)
保留了原有航運大樓的空間結構的同時也保留大樓給城市帶來的記憶。在入口處設計了高台院落和棧橋的設計,寓意著傳統院落的結構,取代了美術館常見的廣場或者台階布局。面向甬江的一側則利用兩個扁平長方形相互疊加創造出船的形體意象。五散房為建築師王澍與其搭檔陸文宇在鄞州公園內的5棟實驗性建築,在設計手法上亦是利用了老房子中拆下來的回收利用磚及瓦片牆等元素,加上不規則外立面與傳統的夯土技術,表現出這位建築師獨特的「新鄉土主義」風格,同時也創造出五處小房子各有各的味道。
![]() |
學術領隊 梁暉昌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推薦行程/亞洲經典
◆金質獎肯定◆
江南建築經典6日
►出發日期:每月一團
北京建築行旅6日
►出發日期:每月一團
曼谷建築4日
►出發日期:2018/4/19
林祺錦泰北建築5日
►出發日期:2018/5/23 林祺錦帶路
首爾坡州走讀5日
►出發日期:每月出發
張集強馬來西亞建築5日
►出發日期:洽諮詢專線(02)8793-9671
中南越環保新風潮5日
►出發日期:隔月出發
青島建築走讀6日
►出發日期:洽諮詢專線(02)8793-9671
李清志關西建築5日
►出發日期:詳洽諮詢專線(02)8793-9671
關西建築-大阪兵庫篇
►出發日期:每月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