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哥窟、大吳哥城、城東區、羅洛士遺址

小吳哥窟

  • 小吳哥窟

    小吳哥

    Angkor Wat
    吳哥窟(小吳哥Angkor Wat),世界規模最大的古宗教寺院,於西元1113年、由繼位的蘇耶跋摩二世建造,據稱當時是徵招各地16-45歲男性,石工約3000人、雕刻工約1500人、建築工約4000人、石材搬運工約15000人、補給作業約25000人,費時約34年建造而成。小吳哥是吳哥遺址群中唯一面向西方的寺廟,這裡最大的魅力就是建築牆壁上的美麗浮雕、塔門的屋頂、以及露台,吳哥窟是吳哥王朝寺院建設最高峰作品。1992年,聯合國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大吳哥城

  • 吳哥窟 南城門

    南城門

    South Gate
    擁有23公尺高的觀世音菩薩四面佛塔,其高8公尺、寬3公尺的護城牆,則是因為受到西元1177年、占婆軍隊入侵教訓之後,故以堅固的樣式所建造,橋側欄杆則為以史詩為主題的「乳海翻騰」(左天神、右阿修羅)。一般遊吳哥城通常都選由南門進入。但在古時,因吳哥所有的寺宇門大多面向東,故東方才是正門。

  • 吳哥窟 巴戎廟

    巴戎廟

    The Bayon
    巴戎廟是佛教與印度教混雜的吳哥古蹟,是當時朝臣晉見國王的地方,位於大吳哥城的正中心位置。上頭林立的54座四面佛塔菩薩的笑臉被刻在每一座圓塔的頂端,這也就是”微笑高棉”的由來。巴戎廟沒有圍著城牆,大致可以從任何方向進入,內有狹窄房間、通道、樓梯,加上突然出現的佛頭雕像和長廊壁畫,令人如置身迷宮。

  • 吳哥窟 巴本宮

    巴本宮

    The Baphuon
    為11世紀建造獻給濕婆神的國寺,是唯一一座三層式的金字塔型神殿建築。走過漫長的空中參道可以前往本殿,第一層南門有仙女雕像和各種動物雕像,牆壁亦有史詩故事的浮雕。

  • 吳哥窟 鬥象台

    鬥象台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鬥象台傳聞為高棉國王接見外賓的地方,貴賓使節從正門 (東門) 進入王城,走上平台進入王宮。平台的階梯兩旁有許多的大象石刻,故名象台。另一說為象台是古時國王閱兵及選擇坐騎的場地。鬥象台的兩側均刻有天神騎坐的三頭象,而三頭象正在用象鼻收集蓮花。

  • 吳哥窟 十二生肖塔

    十二生肖塔

    Prasat Suor Prat
    之所以命名十二生肖塔,是因為各塔雕有不同的動物與中國的十二生肖類似,又名審判塔。據說這是藏經閣的地方,也有說是關犯人的地方,也有人認為是國王收藏寶物或舉行儀式使用。

  • 吳哥窟 空中宮殿

    空中宮殿

    Phimeanakas
    位於皇宮中心位置,宮殿由三層長方形須彌台重疊而成金字塔形狀,象徵須彌山,每一層的四角都裝飾著獅子或大象。空中宮殿雖然沒有多頭蛇的造型,卻留下國王與化為女身的蛇神夜夜共眠的傳說。關於國王與蛇女共宿的傳說也可追溯到印度神話,西元1295年隨元朝使團出訪真臘國的周達觀敘述空中宮殿的金寶塔是國王的寢宮,國王每夜必到金塔中就寢,傳說這裡有9頭蛇精,每晚都會化身為女性。

  • 吳哥窟 古代法院

    古代法院(瘋王台)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13 世紀由賈耶跋摩七世建造,在此能觀賞東、南及北面豐富的石雕刻,主題多是神祗及幽冥世界的故事。壁面石刻圖像精美,雕刻圖一層一層,有些達到六、七層之多,各刻有多種不同造型之神明。當中Hidden Relief (隱蔽壁雕)最具觀賞價值,絕對不要忘記觀看。傳說吳哥王朝曾有位國王罹患麻瘋病,因此命名。而6公尺高地獄之王雕像,似乎正暗示名字的由來。

  • 吳哥窟 巴肯山

    巴肯山

    Bakheng
    巴肯山是吳哥主要遺跡群內的一座小山丘,山丘上有一座吳哥廟宇遺跡,是開始以大吳哥城附近地區為首都後的第一座國廟,奠下後來吳哥建築的基礎格局。由於地勢之便,巴肯寺亦適合在此欣賞小吳哥的日出、日落,美景吸引不少遊客到訪。
    ※每日最後進入時間為17:30

城東區

  • 塔普倫神廟

    塔普倫神廟

    Ta Prohm
    電影古墓奇兵片段拍攝場景,也是闍耶跋摩七世為了紀念母親而建造的大乘佛教寺院。中央有三重迴廊包圍住寺院、祠堂、塔堂,規則排列。因為長時間隱沒於叢林深處,牆壁與寺院被榕樹根莖糾纏攀爬而造成獨特的神秘世界,寺內斷垣殘壁上亦可見飛天仙女雕刻。熱帶樹木的生命力和廢墟所營造的神秘氣氛吸引了每一位遊客到訪。

  • 女皇宮

    女皇宮(班蒂斯蕾古剎)

    Banteay Srei
    此廟寓意庇護女性,是獻給濕婆神的寺廟,雕刻在中央祠堂中的女神雕像是公認的美術作品,被評價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寺院最值得參觀的地方就是雕刻在建築物上的浮雕,雕工精緻顯示出吳哥雕刻技術的高深,是吳哥所有寺廟中石雕作品最上乘。

  • 涅槃宮

    涅槃宮(龍蟠寺)

    Neak Pean
    意思是纏繞的巨蛇,是古代的醫院療養院,由五個水池組成,欲為來此膜拜的信徒而除去他們身上的病痛。據說四面不同的水池所流出的水有不同療效。

  • 寶劍塔

    寶劍塔

    Preah Khan
    西元1911年闍耶跋摩七世為了紀念戰勝占婆人而為父親所建立的寺廟,因此當地人也稱其為父廟。闍耶跋摩七世曾在此居住,曾經也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重要的節日慶典都在此舉辦。據說放置著有揣摩自父王的菩薩像,露臺梁柱上刻有Apsara女神的美麗浮雕。

  • 達松將軍廟

    達松將軍廟

    Ta Som
    十二世紀末由闍耶跋摩七世為修行僧建設的寺院。矗立在東西塔門的四面佛塔為Bayon樣式,而東塔門已完全被熱帶樹覆蓋。

  • 東梅蓬寺

    東梅蓬寺

    East Mebon
    當時是巨大的儲水池,而東梅蓬寺浮在儲水池中。西元952年由羅貞陀羅跋摩一世建造,牆垣的四角各有巨象矗立,堂塔則祭祀著國王的祖先神像。

  • 變身塔

    變身塔

    Pre Rup
    舉行火葬儀式的寺院,供奉濕婆,西元961年由羅貞陀羅跋摩一世建造。結構欲強調國王將分裂的吳哥地方再次統一,三層平台的最上層聳立五座尖塔,中央最大的一座象徵須彌山。有些學者認為變身塔是處理國王屍體的場所,也有些人認為和印度教信仰輪迴有關。

  • 塔凱歐寺

    塔凱歐寺(茶膠寺)

    Ta Keo
    是一座未完成的金字塔型寺院,沒有繼續修建的原因說法不一,有認為是建造時遭雷擊而認為是不祥之兆;另一種說法是石塊太過堅硬不適於雕刻故沒繼續進行;也有一說是開始建造時因闍耶跋摩五世突然死亡故未能完成。不管原因為何,這裡卻是了解當時石造建築技術的珍貴資料。

  • 荳蔻寺

    荳蔻寺(喀拉凡寺)

    Prasat Kravan
    原本為印度教寺院,闍耶跋摩七世改建成佛教寺院,比大吳哥還要早建造。中央祠堂可以參觀到保存良好的毗濕奴浮雕,最北邊祠堂是獻給毗濕奴的妻子,在佛教被稱之為吉祥天。

  • 班蒂喀黛寺

    班蒂喀黛寺

    Banteay Kdei
    十二世紀末建造,一般認為興建前這裡曾有一間名為喀黛的僧寺存在。東塔門內有後世帶來安奉的佛像,內部的構造百轉千迴,讓人彷彿是在探險般的感覺。

  • 皇家浴池

    皇家浴池

    Srah Srang
    闍耶跋摩七世和王妃們都曾在此沐浴,露臺的部分有雕像守護著神聖的水池。

羅洛士遺址

  • 巴孔寺

    巴孔寺

    Bakong
    鎮護國都的國都寺院,是最初的金字塔型寺院,堪稱是吳哥窟的原型,也是第一座主要建材由紅磚改為砂岩的寺院。中央主神殿被8個祠堂包圍。

  • 羅蕾寺

    羅蕾寺

    Lolei
    當年是一座島廟,原本位於蓄水池中央,不過池水已經乾涸。寺廟擁有四座高塔,中央有十字型石溝,雨水經過代表已被神淨化過後便是聖水,兩塔角落則各有門神。

  • 比列科寺

    比列科寺

    Preah Ko
    於羅洛士河畔建都所建造的第一座寺廟,寺廟外有護城壕溝,而經過參道才能進入境內的樣式也是這個時期確立。除了門口的神牛,各出入口也都有一對石獅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