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部落

新社部落多為噶瑪蘭族,新社村總人口數約900人,而新社部落人口約有400人。現今花東地區以花蓮的新社、立德、加禮宛以及台東大峰峰、樟原等部落,是噶瑪蘭族人較集中的幾個部落。其中新社部落是噶瑪蘭族人口最多、文化與語言保存最完整、祭師人數最多以及擁有豐富的祭典文化:Pagalavi(除瘟祭)、Subau to lazin(海祭)、Palilin(年終歲末祖靈祭)、(送靈超渡)、Gataban(豐年祭)等。

親不知子斷崖

由磯崎南下順海岸而行,經一片九孔養殖場,續行不久,可見一穿越斷崖絕壁之新磯隧道,隧道旁即是昔日所謂的親不知子斷崖。此地處處分布危巖峭壁,素以險峻著稱,花東公路未開鑿之前,磯崎至新社間的斷崖是附近村落與外界的聯絡孔道,因路窄、壁狹,行走不易,相傳有一雅美族婦人背著小孩走過斷崖,行走時因過度緊張,攀援過崖後,才驚然發覺小孩已不見蹤影。後人因此典故,便稱此為「親不知子斷崖」,意指斷崖的驚險,雖是父母子女之親也難以扶持共濟。

麒麟文化遺址

新社遺址,行政隸屬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位於加塱溪北岸小山丘到臺11線公路之間的坡地。新社遺址所在的這塊坡地在早些年代,由從宜蘭南遷的原住民噶瑪蘭人闢為層層的美麗梯田(新社即噶瑪蘭人指自己南遷後的新聚)。在海拔30~130公尺之間,因為耕種而翻出文化層和相當多的遺物。臺地的邊緣上原來還立著一座大型的岩石構造物「岩棺」。早在日治時代的1926年日本學者森丑之助就發現了這個遺址,後來鹿野忠雄亦於1929年發表了正式的遺址調查報告,早期學者著作中主要關心遺址上所發現的巨石遺留。

海岸梯田

在新社村北方有一條顯眼的地標 – 新社鼻,鼻岬頂緩坡斜向海洋,村民在坡頂闢梯田,種植水稻。春天,稻苗萌成一片綠毯;秋天,金黃禾浪隨風搖曳,是東海岸難得一見的梯田景觀。

工藝之家

2006 年朝向部落穩定發展的工作,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概念,選擇了一間閒置建築,作為部落工藝展示與文化傳播空間。

會員專區國外團體國外訂房國外機票國外自由行台灣團體台灣訂房台灣自由行高鐵旅行高雄出發票券主題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