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雲林記憶庫─找回雲林的美好年代

  雲林近年來以文化資產保存活化再利用做為建立各鄉鎮內的自明性,進而啟動文化、觀光、旅遊、產業及社區營造等發展不遺於力,成果也有目共賭,其中從近年西螺、虎尾、斗六等鄉鎮市陸續完成以文資活化為底蘊的文化地景改造運動,可看到如多年前「宜蘭經驗」的演進,也成為屬於雲林除了「農業首都」外的另一種特色。

  從土庫故事屋開始介紹起,走到原土庫庄役場、土庫第一市場木造建築修復再到國定古蹟麥寮拱範宮修復工地等,可深刻感受屬於雲林的獨有空間魅力,以及雲林文化處文資科人少士氣高、熱情志氣昂,有形無形文資通通來的包山包海能量!而「對的人在對的位置就會做對的事」, [欣建築]透過近年協同辦理世界古蹟日活動,為雲林文資推廣盡些心力,也藉此感受到雲林「改變」背後最重要的關鍵。

  所謂「十年磨一劍」,在先天地廣人稀,後天上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缺乏條件下還能有如此豐厚成果,實屬不易!已經能預測屬於文化資產保存的「雲林經驗」在後續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及建築再利用的發展中必有其代表性及重要性,值得大家持續關注及鼓勵支持,讓台灣文資保存活化的軟實力能越磨越利!

一、土庫故事屋〈歷史建築〉

  土庫故事屋原為土庫鎮公所舊宿舍,興建於日治昭和11年〈西元1936年〉,供來台日人使用,國民政府遷台後,後則提供給公務人員申請住宿使用,原為兩棟共四戶的日式雙拼型式建築,民國期間拆除其中一棟,目前僅剩一棟。後來由土庫居民主動倡議保存,成為民間自覺性的文化與歷史保存運動,於民國98年登錄為「歷史建築」。104年修復完成並且功能定調為「土庫故事屋」,經營社區文化交流,並且向下扎根,培養孩童閱讀、表演及認識在地文化的交流場域。

  為日式雙拼型式之建築,建築本體皆為木造,木材多採用檜木及杉木,牆內為竹編夾泥牆,外覆雨淋板,下方牆基為紅磚造,外層以水泥修飾,屋頂為切妻式(山牆式)之型式。

  • 土庫故事屋

    土庫故事屋原為土庫鎮公所舊宿舍,後來由土庫居民主動倡議保存,成為民間自覺性的文化與歷史保存運動並登錄為「歷史建築」,修復完成並且功能定調為「土庫故事屋」。(攝影/吳宜晏)

  • 土庫故事屋

    土庫故事屋為日式雙拼型式之建築,建築本體皆為木造,木材多採用檜木及杉木,牆內為竹編夾泥牆,空間小巧尺度親切,成為土庫小朋友們課外活動的重要場域。(攝影/吳宜晏)

二、原土庫庄役場〈歷史建築〉

  興建於日治昭和8年〈西元1933年〉,為日治時期土庫地區的行政中心,為三零年代和洋折衷式建築風格,至今已有八十餘年。國民政府遷台後,仍為土庫鎮公所辦公室,直到民國91年因為空間不敷使用,而搬遷至新辦公大樓,土庫庄役場歷經日治及民國時期,具歷史文化見證及傳承之功能,亦為地方居民共同回憶的重要場地。

  建築形式近似傳統三合院建築,建築工法為加強磚造的ㄇ型建築,建築外型採不對稱設計,西側屋脊高度高於北側及東側,主要出入口為西側及西北斜角,內側設置迴廊。內部則沿用原有鋼筋混凝土結構體,並將原有屋頂改為木構造,中間加上夾層,除了成為展示空間外,也成為觀看新增木構造系統的場所。

  • 原土庫庄役場

    為日治時期土庫地區的行政中心,後因空間不敷使用而搬遷至新辦公大樓而啟動活化。土庫庄役場歷經日治及民國時期,具歷史文化見證及傳承之功能,亦為地方居民共同回憶的重要場地。(攝影/吳宜晏)

  • 原土庫庄役場

    原土庫庄役場內部沿用原有鋼筋混凝土結構體,並將原有屋頂改為木構造,中間加上夾層,除了成為展示空間外,也成為觀看新增木構造系統的場所。(攝影/吳宜晏)

三、土庫第一市場木造建築〈歷史建築〉

  土庫第一市場也稱為「順天市場」,於明治36年(1903)正式成立,經過50年來的使用,直到民國42年(1953)因為市場發生大火才於原地重建成現在檜木架構屋頂之二層透氣式建築,也是目前台灣現存日治公有市場中少數保存完整的建築。市場為地方最重要的商業區,且土庫第一市場位於土庫信仰中心順天宮前,廟會、日常採購、居民交流的活動場域,集結土庫居民人的記憶、生活與情感,見證土庫商業發展紋理。第一市場的建築形式為檜木造構架系統,屋頂為兩層建築通風良好,讓市場內的空氣品質乾淨,且18座木造桁架保存完整。

  • 土庫第一市場木造建築

    土庫第一市場也稱為「順天市場」,因為市場發生大火才於原地重建成現在檜木架構屋頂之二層透氣式建築,也是目前台灣現存日治公有市場中少數保存完整的建築。(攝影/吳宜晏)

  • 土庫第一市場木造建築

    土庫第一市場為地方最重要的商業區,且因位於土庫信仰中心順天宮前,廟會、日常採購、居民交流的活動場域,集結土庫居民人的記憶、生活與情感,見證土庫商業發展紋理。(攝影/吳宜晏)

四、麥寮拱範宮(國定古蹟,工地修復中)

  拱範宮崇祀開山媽祖之始,始於明末清初時期,漢民族移民開拓台灣島,隨著閩粵移民至台。故於公元一六八五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同樣的時空背景由湄洲純真老禪師,佩奉湄洲廟(原朝天閣,於康熙二十二年更為正殿)之正六媽神像,自海豐港(即現今「六輕港」)附近登陸到臺,恭祀於故「海豐港街」。聖母威靈顯赫,百禱百應,普受崇敬,經地方善信虔誠叩求聖母金身留臺永祀,逐發起建廟並新塑諸神像以便崇祀,廟名「拱範宮」意求「拱衛範圍之生靈平安永康」。迨至乾隆年間,新虎尾溪洪水成災,分三大支流沖入海豐港,港口埋沒,居民流離,旋奉聖母指示,於公元一七四二年乾隆七年壬戍,神人一志,鶯遷於現處,清代方志對拱範宮的記載,以(雲林縣采訪冊)為先。民國95年6月20日雲林縣政府正式發文公告指定「麥寮拱範宮」為縣定古蹟,於101年隆重舉行古蹟修復工程開工典禮,預計106年底完工。

  拱範宮廟宇建築格局,運用多重之院落組成,可以「三落七殿、一埕五院」稱之,佔地5百餘坪,修護工程全部根據原貌再造,此次的廟宇修建也將帶動周邊老街活化呈現,並以拱範宮為中心、形成全國唯一的古蹟聚落,除了帶動地方觀光經濟,也將宗教結合地方產業、觀光及文化融合,成為信仰的文化重鎮。更能促進麥寮鄉繁榮。

撰文/吳宜晏

  • 麥寮拱範宮

    拱範宮廟宇建築格局,運用多重之院落組成,修護工程全部根據原貌再造,此次的廟宇修建也將帶動周邊老街活化呈現,並以拱範宮為中心、形成全國唯一的古蹟聚落。(攝影/吳宜晏)

  • 麥寮拱範宮

    麥寮拱範宮修復過程也開放民眾參觀導覽,除了欣賞前人們的建築藝術,同時也可看到在地師傅們的剪黏及木雕等修復過程,感受傳統建築修復技藝的魅力。(攝影/吳宜晏)

建築達人

吳宜晏

旅行,能讓人保持對於建築的正面能量!

建築達人

王進坤

學建築的人,要有點壞!

推薦行程/Recommended

基隆

基隆│「海港山城」都市再生願景
基隆在地方政府及相關機關大力擘劃下,以基隆港周邊市區之「市港再生標竿計畫」為題發展市政建設,建設初期同時以相關活動帶動閒置空間活化及地方創生,做為引入青年返鄉進行都市再生擾動策略。<瞭解行程>

桃園

桃園│大溪新舊建築創新與融合
桃園近年因應旅遊觀光所需,發展出許多以舊建築再利用為主題的建築景點,本次走讀就以「新舊建築創新與融合」為題,網羅其中較具代表性如大溪老茶廠、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園區及大溪齋明寺等作品。<瞭解行程>

新竹

新竹│「新竹之森」文化綠廊環境景觀縫合與串聯
新竹市區近年以「新竹之森」為市政主軸,運用原有舊城區內綠帶河岸等人行空間,接續串聯相關公共設施後成為市民生活及休閒場所。<瞭解行程> 

新竹

新竹│文創聚落新體驗
新竹縣幅員遼闊臨山近海,近年各鄉鎮依其特色公私部門均有許多嶄新的發展,其中又以「文化創意」為主題開展出許多如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樹院子-厚食聚落及竹東文創藝術村等新興聚落別具引人注目。<瞭解行程>